乐鱼官网中国网4月10日讯(王李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时刻引领着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子对身边事物的创作。4月10日,记者从成都中医药大学了解到,日前,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一组改“妆”后的垃圾桶惊艳亮相,引发了师生围观和点赞。这些经创意改造后的垃圾桶为校园生活“添色”的背后,是学子们在学校开展的第四届“爱我校园”彩绘大赛中,赋予奇思妙想的创作灵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深入开展,该校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定点投放,通过使用标准化四色垃圾桶,倡导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校园更加清洁美丽。而一批原本在校园普遍使用的大铁皮垃圾桶,将成为过去式。“这些直径约80厘米,足有1米多高的大铁皮桶在空下来的时候显得十分笨重。那么淘汰下来的垃圾桶将去往何处?作为废品处理实属可惜。”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团委黄烛丹老师向记者介绍,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该校决定变废为宝,给垃圾桶来一次神秘“改造”。“为此,由我校后勤基建处联合校团委、公寓团总支,以改造垃圾桶、变废为宝为目标开展了第四届‘爱我校园’彩绘大赛。”
“这一活动迅速吸引了我校热爱环保、富有创意的青年学子踊跃报名,并积极投入创作。”黄烛丹介绍到,为了确保改造成本与效果,在“改妆”前需要先按照主题征集创意思路,学校通过纸上作画的方式进行了作品初选。“经前期学院推荐与个人报名,共征集作品40份。最终20幅作品通过综合评审,被推荐进入决赛。在正式创作前,后勤工人还为大铁桶刷了白色底漆,统一着装迎接艺术改造。”
艺术创作统一在该校7号车棚进行,丙烯颜料、画板、板刷、画笔、塑料小桶等所有物资由学校校团委提供。创作者们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施工”。由于画面构图的复杂程度不同,学子们能有效利用的课余时间也有差异,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如火如荼的神秘“改造”终于完成。
“将自己对画画的喜好服务于生活,也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完成改“妆”后的垃圾桶再没有了当初锈迹斑斑的模样,喜欢画画的该校大一学子陈佳佳与其他年级的学哥学姐们以美丽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为题材,用灵巧的双手将校园四季美景,特色建筑、可爱萌宠,生活场景等描摹在桶面。
当19个成功换装后的垃圾桶在校园李斯炽广场集中亮相后,顿时显得精致又高级,引来众多师生围观。同时,该校还开展了现场评选投票活动,邀请评委团、老师大众评委和学生大众评委参与投票,最终决出了等级奖、人气奖和优秀奖等奖项。“我们学校本来就有温江‘后花园’的美称,漂亮的地方特别多。看着手机相册里保存着自己之前拍的百部桥景色,刚发芽的柳树,透明清澈的湖水,还有同学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那个小木桥……我就决定画这个题材了。”陈佳佳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初赛的作品花了两天时间,决赛更是小心翼翼,包括构图、调色、笔触等都要细细考究,其间还咨询了自己以前的美术老师,也查了很多关于丙烯颜料的使用注意事项。“很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展示在大家眼前,参与比赛的同学们用精心绘制的图案让平平无奇的垃圾桶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第一次在垃圾桶上画画,这种体验感很新奇。”
在活动现场,还设有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点,该校通过展示彩绘垃圾桶变废为宝的过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师生开展废物利用的创新项目和艺术创造,进一步促进全校师生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同构建更加美丽、文明、和谐的绿色校园。
“我校作为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和美化校园的使命感。”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勤基建处副处长李建军向记者介绍,本次活动既为该校学子提供了展示才艺、抒发情感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学校师生环保意识,提高师生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接下来,这些焕然一新的垃圾桶将华丽变身为一个个大花盆,被用于种植各色美丽花卉及特色药用植物,放置于学生公寓周边环境,实现它变废为宝、美化校园的价值。”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作用显著。其实,这已不是我校首次‘火红’的校园改造,早在5年前学校就对校园大量废弃自行车进行过回收改造,推出独特的校园共享单车——‘小绿车’,一度成为社会网红。”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不断优化校园生活设施,改善校园环境,通过打造二十四节气大道、玩偶桥等一大批富有人文气息的“网红打卡地”,把校园建设成为了师生越来越喜爱的美丽“成中医”。